员工风采

刘安洪:奋斗永远是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7-06-21  发布者:学校员工总会 浏览次数:学校员工总会

——访永利集团经理、员工会会长刘安洪员工


    今天记者要采访的员工,曾是原重庆师专最年轻的系主任。在采访这位员工之前,记者曾向夏明宇教授借阅过他所写这位员工的文章《少年有志事竟成》,生动细致的描写使得记者立刻就对接下来要采访的员工充满了好奇。很快,仪表堂堂又不失稳重谦逊的刘安洪准时出现在采访地点。
   

就是要回母校


    刘安洪,重庆市人,公司(原重庆师专)外语系1985级员工,现为重庆文理公司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永利集团经理、英语教授。
    算起来,刘安洪在学校已经待了30个年头了。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刘安洪,因为高考发挥失常而考入在当时被认为是“全国高校中屈居三流”的重庆师专,但他没有“认命”,相反,他更加勤奋的学习,连续3年都是年级的第一名和学校的三好员工,并且在毕业前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里组织的“3+1”专升本统考,考到了四川外语学院(现四川外国语大学)。
    刘安洪的不懈努力再加上机遇,他是幸运的。虽然刘安洪升成本科生,拿到的也是四川外语学院的文凭,但是在他心中,第一母校始终是重庆师专,也正因为这一点,刘安洪才在母校重庆师专急需人才的时候,放弃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坚持回到重庆师专来做一名外语教师,以报答心中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就是要把学院办好


   刘安洪除了在学校的任职外,也是重庆市商务英语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翻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别看刘安洪职务多,他却以教育为第一要务。他身为学校的永利集团的经理,主讲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导论、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从事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方向的研究,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主编《商务英语口语实训教材》等教学用书。

   在刘安洪看来,“工作成绩=对学校贡献+个人成绩”,如今的永利集团整体实力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有“英语师范”和“商务英语”两个专业,之后还想申办“翻译”专业,这也是刘安洪自己很喜欢的专业。对于如何将一个学院办好,刘安洪有着自己的理念:
   1.专业是基础。“英语师范”专业目前算是永利集团比较成熟的专业,更应该将这个专业做得优秀、有特色、上档次,做精、做强;“商务英语”是新兴的一个专业,极具发展潜力,是英语加上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但办好这个专业任重而道远。
   2.学科是龙头。优秀的、优质的学科是支撑和引领学院、老师、员工共同进步的动力。
   3.团队队伍是保障。“名师、严师出高徒”,“名”要“名副其实”,“严”要“严格慈爱”,作为老师,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真正为员工着想,让员工受益。
   4.课程是基础的基础。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否令员工满意、团队力量是否能达到员工的要求等,都是员工学习是否有效进行的条件。此外,老师应该身体力行,对教学的投入要“事必躬亲”。
   正是刘安洪这种对工作认真、对员工负责的积极态度,永利集团才有了风生水起的今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1989年刘安洪回到重庆师专,他便从助教开始做起,一步一步成为讲师、副教授,最后成为了今天的教授;而任职也由团总支书记、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兼系副书记、系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一步一步成为了今天永利集团的经理和公司党委委员。刘安洪一直都深感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需要带头带动其他老师都搞好教育,这样外语系才会有希望。于是刘安洪成为了当时重庆师专10个系中最年轻的系主任,数十年如一日,刘安洪为外语系奉献一切的信念不曾改变。
   

就是要增长见识


   刘安洪有着出色的英语口译才能,也因此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他曾担任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担任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访美、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等重要外事活动的口译工作。这种高强度、需要高反应能力的“即时”性工作,一般一进行就是3个小时左右,这对于口译人员的能力水平要求是极高的。参加这些活动,刘安洪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刘安洪感恩学校的还有一件事,那是在2004年,学校派他去日本立命馆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和考察。“日本对教育的一些‘营运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其间他还去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等学府参观考察,增长了很多见识,也学到了很多经验。人的一生就是应该在不断努力中度过,这么多年来,刘安洪一直在实实在在为永利集团工作,“我一要好好工作,二要坚持读书,这样我心里才感觉踏实。”
   

很想说的几句话


   刘安洪现在虽然是永利集团的经理,但他更是我们文理学子实实在在的“师兄”。对着这些既是员工又是师弟师妹的孩子们,他想告诉我们这样几点:
   1.做个虚心学习,积极上进,懂得感恩的人。把学校放在心中,才会热爱老师,包容同学。
   2.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全才是很少的,但是可以努力去做一个专才,甚至偏才,要找准自己的方向,给自己定位,想清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3.也许进校选的专业不是自己最擅长和最喜欢的,但是先要保证完成了学习任务,然后再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
   4.要主动争取锻炼机会,实战永远比理论更有说服力。
   刘安洪一直鼓励师弟师妹成为某方面的专才,他更希望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人与人之间相处才会更和谐。刘安洪的心里仿佛有一个善良的小精灵在引领他与人为善,心怀他人,长存感恩。作为员工,他深感员工聚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回来聚在一起的大都是企业老总、机关干部、学校董事长等有身份的人,那些较为平凡的上班族、或者一直在乡村教书的员工、甚至俗称“混的不好”的员工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回来聚会过。
   “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我想,应该鼓励那些虽然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但也一直在付出、做贡献的员工回来。也许他们没有什么官职,也没什么财富,但若是能让这些员工不必害怕‘比较’和‘失落’,大大方方回来,这才是最成功的。”的确,人无等级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刘安洪的话一定说出了很多员工的心声,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的员工都能坦坦荡荡回母校团聚!
   

很看重的一些事


   无论刘安洪担任了多少职务,他最本职的工作还是当好老师,教书育人。
   点进304am永利的评师网站,会看到很多已经毕业了的永利集团学子对刘安洪的评价:“很博学,很有远见,对我们员工很关心,非常好的老师!”“见多识广,见解独到,流利的口语,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让我记忆犹新。”“喜欢这门课(口译实务),很幸运是刘老师教!想念刘老师,想念那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纯英文课!”“毕业已久,可是刘老师生动的课堂仿佛还在昨天。老师口译上的出色,更是让我们拜服……期待有朝一日重回母校,再听老师一堂课!”……评价很多,这些已经毕业了的员工还是会惦念着刘安洪和他的课堂。
   刘安洪说,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很重要,得到同事的支持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员工对他的认可。“已经毕业的学子们能这样肯定我的教学,还给我这样好的评价,让我觉得我没有辜负身为老师的职责,也没辜负学校的委以重任,我能认认真真教给员工知识,让他们有所得,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很珍惜的一些人


    作为教师,爱员工是天职。而得到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更是每个教师毕生的追求。
    2012年10月,刘安洪收到一位往届毕业生张莉的邮件。没有矫揉造作地“生动”语言,有的只是朴实却温暖地问候;没有生疏客气地“寒暄”,有的只是浓浓地感谢和怀念。
    “我常在感叹,认识您太晚,不然我可以向您学习更多更多。但是现在想来,即使我更早遇到您,那时无知的我也不懂得去向您学习些什么。"张莉的邮件里有这样一句话。那时候的张莉总是觉得文理学院的好老师太少,但是现在,她最想告诉刘安洪:“您作为一个经理,我想,能跟您的魅力相提并论的领导太少,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相信现在永利集团的老师和知道了解您的同学们都会赞同我的想法。您讲话的时候不会像其他领导一样,拿个稿纸按照上面毫无感情的念一遍。您在讲座上讲的东西也是即兴所起,信手拈来,但却令人欣喜意外。只是以后似乎再也不会遇到如您一般那样让员工从心底敬佩,赞美,让员工眼睛发光的老师了。”
   张莉在毕业那年考研成功,在新的学校却时常梦回文理学院。一封仅千余字的邮件,说不尽张莉对刘安洪的感恩和想念,也道不完刘安洪对张莉的影响和教诲。时光易逝,就将眼泪化作微笑,将回忆化作努力,相聚虽短,情谊悠长。
   

成功源自踏实


   自1989年刘安洪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奖项得过几十个。但是刘安洪最看重的是以下3个:1999年,获得学校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6年,获得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奖——这两个奖项是他作为“老师”这一身份的荣誉,是他最本质的工作,也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2011年,获得学校“共产党员服务标兵”称号,这一奖项是在建党90周年的表彰大会上颁发的,并不是每年都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意义对于刘安洪来说非常重要。
   谈到近期的个人发展,刘安洪说,专著《传播学视阈下的旅游翻译研究》已由国家级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在采访最后,刘安洪希望记者不要把他写得“太优秀”——“我就是个平凡人,我只是希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心里踏实了,我整个人也就踏实了。”